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2023-11-27   出自:红旗文稿

20235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对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的重大部署,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注重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功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明确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并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后的突出位置。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教育强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从教育强国到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始终契合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脉动。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课题,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巨大潜力。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必然要求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依靠教育来应对人口问题,是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作用的延续和提升,体现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贯的教育主张。

教育在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成为人力资源大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的发展保障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受教育权。实践证明,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分别比2012年提高25.2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6.6个百分点、29.6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3年,比2012年增加1.0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经验看,加强技能型人力资本投资是共同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专业人才,2022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推动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应该看到,人口发展所呈现出的新趋势、新特征不仅将影响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布局,也将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人口的质量与结构。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13.50%。按照联合国有关标准,我国已经是老龄化社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2010年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个点,城镇化呈加速度发展。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近5亿,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明显。中国人口发展的新特征,必然要求人口发展转向高质量,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人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根本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应以改革的思路谋教育强国的道路。

教育理念要从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待提高人口素质问题,立足基本国情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教育价值要从知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发展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教育政策要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国民教育体系基础。继续延长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赋予人力资本以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生态体系。

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要突出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突出整体性,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人口素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强国建设,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科学文化素质上,注重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在健康素质上,抓住青少年黄金期,加强体育锻炼,让孩子们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同时,要提升整体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强化战略性,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层次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要通过加快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要以更“强”的教育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要成为中国创新高地。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把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要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加强培养拔尖创新自主培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探索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人才共育、创新共赢,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

关注流动性,补齐乡村教育功能短板。2035年以前,城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我国义务教育的城镇化率,远高于同一时期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根据人口发展趋势,我国小学学龄人口减少的拐点已经到来。在“流动”逻辑下,乡村教育呈现出学校占比大、学生数量少且生源处于持续减少状态的特点。乡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和提升人口素质的短板,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乡村教育的短板,已经不是条件短板,而是功能短板。任何一种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最大化发展,乡村教育重要功能之一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人的社会纵向流动。补齐乡村教育的功能短板,要以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为视角,平衡好“在地”逻辑与“流动”逻辑,做大做强县城教育,以教育城镇化反哺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同时放大乡村学校功能,使教育中心同时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中心。

体现时代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同时,自身也须要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是时代发展要求,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应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系统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着力打造数字教育学习空间,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深化数字化育人变革,建构新型教育形态。推动教育从工业时代的学校模式转型为数字时代的终身模式。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全面高度统一。完善数字化教育治理体系,打造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分享:  

版权所有: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技术支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博达软件  

邮箱:jth@chinazy.org   电话:010-64929239